[ 索引号 ] | 1150022700934466X9/2022-00043 | [ 发文字号 ] | |
[ 主题分类 ] | 林业 | [ 体裁分类 ] | 规划 |
[ 发布机构 ] | 璧bet·365_黑帮365天第3季是真实的吗_365信誉线上林业局 | ||
[ 成文日期 ] | 2022-12-06 | [ 发布日期 ] | 2022-12-06 |
璧bet·365_黑帮365天第3季是真实的吗_365信誉线上“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
璧bet·365_黑帮365天第3季是真实的吗_365信誉线上地处重庆中心城区“西大门”,是主城都市区的“迎客厅”,坐拥缙云山、云雾山两大生态屏障,是重庆山清水秀生态空间重要组成部分。“十三五”期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林业局的指导下,全区林业工作以加快构筑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为目标,以林业重点工程和林长制试点工作为抓手,着力深化改革,强化生态保护,培育森林资源,发展绿色经济,林业生态建设和改革发展取得显着成效。
“十四五”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我区建设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打造高品质生活样板区的关键期、攻坚期。根据《重庆市璧bet·365_黑帮365天第3季是真实的吗_365信誉线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重庆市“十四五”林业草原发展规划》精神,在紧密衔接上位规划的基础上,区林业局组织编制了《璧bet·365_黑帮365天第3季是真实的吗_365信誉线上“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林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工程项目,以期在全区范围内构建健康稳定、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助力重庆市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本规划基准年为2020年,规划期为2021—2025年。
目 录
附表:璧bet·365_黑帮365天第3季是真实的吗_365信誉线上“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重点项目及投资表
附件:璧bet·365_黑帮365天第3季是真实的吗_365信誉线上“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评审会专家信息表
璧bet·365_黑帮365天第3季是真实的吗_365信誉线上“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评审会评审意见
“十三五”期间,全区林业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林业重点工程和林长制试点工作为抓手,着力深化改革,强化生态保护,培育森林资源,发展绿色经济,林业生态建设和改革发展取得显着成效。
资源总量持续增长 以加快构筑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为目标,深入推进天然林资源保护、新一轮退耕还林、长江防护林三期、湿地保护恢复、国土绿化提升行动等一系列林业生态建设工程。整合优化资金,以“两山三河”(缙云山、云雾山和璧南河、璧北河、梅江河)为重点,实施了一批交通干线、河流湿地、美丽乡村等绿化美化工程,森林资源总量持续增长,生态本底不断夯实。累计完成营造林面积37.6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了5个百分点,达到47.2%。建成15个义务植树基地、点,义务植树达到650万株以上。
资源保护全面加强 严格实行林地用途管制和森林限额采伐,重点项目占用林地审批率达100%。开展森林督查、绿盾行动、自然保护地大检查大整治等系列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查处涉林案件221件(其中刑事案件6件),查处非法猎捕野生动物案件10件。全面启动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完成预案编制上报。按照自愿原则,完成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10户264人的搬迁工作,投入搬迁及复绿费用6000余万元,房屋拆除率、生态复绿率均达100%。全面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完成松材线虫病防治面积17.99万亩,除治清理疫木19.76万株,实现璧泉、来凤两个疫点无疫情,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2‰以下。持续加强森林防火工作,森林火灾受害率稳定控制在0.1‰以下,未发生重大森林火灾及人员伤亡。
林业产业稳步发展 认真践行“两山”理念,大力发展特色林业产业,持续壮大龙头产业,积极培育新型产业,全区林业经济实力明显加强。结合国土绿化提升,积极调整传统产业结构,发展以樱桃、蜜柚、血橙、茶叶、花椒等为主的名特优品种经济林,种植规模达到16.67万亩,初步形成“一镇一品”。创建“绿爽”牌璧玉毛峰、璧玉翠芽系列产品,被评为重庆市名牌农产品,获进出口自主经营权。“十三五”期末,全区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近10万亩、品种近400个,从业人员2万余人,已成为重庆市三大花卉苗木基地之一。林业产业产值稳步增长,2020年达到50亿元,是2015年的1.7倍。加快拓展绿色经济发展途径,积极引导、示范推动林药以及森林景观利用等新型产业发展。成功创建6个“国家森林乡村”,38个“市级绿色示范村”;举办2019中国国际田园康养旅居产业发展峰会,建成三担湖康养小镇、重医一院青杠老年护养中心等生态康养基地。
基础能力显着提升 建成防火应急物资库17个,固定防火检查站、了望点190个,森林防火通道269公里,消防蓄水池21口。成立国有林场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开展常态化森林火灾扑救综合演练。建设森林火险因子监测站3个、森林防火监控平台5个,购买无人机2架,森林资源调查、巡山护林、森林防火能力不断提升。在全市率先探索构建“智慧林长”体系,“智慧林场”、缙云山森林火灾治理项目顺利实施,重点林区覆盖90%以上,初步实现森林资源智能化监管。
林业改革不断深化 完成全区林业机构改革,职能职责进一步明确,组建自然保护地服务中心、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明确东风林场公益属性、经费性质和人员编制,完成国有林场改革,获得“全国十佳林场”称号。推动林权制度改革,鼓励各种经营主体依法依规参与流转林权,累计流转林地2.44万亩。开展林长制试点工作,全面建立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林长+三级山林警长+山林检察长和网格护林员”责任体系,设立各级林长385名,累计开展巡林1.52万人次,实现全区林长制管理责任全覆盖。
生态保护压力大 “十四五”时期是我区加快“同城化”进程,融入重庆中心城区,打造重庆主城都市区“迎客厅”的关键期、攻坚期,随着重庆主城向西扩容,项目开发、经济建设等用地量逐年增加,工业园区、城市建设、机场、道路、电力、水利等建设项目用地将在短期内保持较大的需求,均涉及到林地的使用,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林地保护压力增大。重点区域火灾隐患排查不彻底,林火阻隔系统未建成,基础设施仍有欠账,全民防火意识不强,森林防火压力大。松材线虫病、松毛虫等林业有害生物长期危害,特别是松材线虫病仍是世界上最具有危险性的森林病害,且致病力强、扩散蔓延迅速、防治极为困难,防控形势仍然严峻。
森林质量有待提高 全区林地结构不合理,森林资源质量总体不高,呈现出中幼林多成熟林少,针叶林多阔叶林少,纯林多混交林少,低效林多优质林少,单位面积蓄积量低的特点,严重制约林业综合效益的发挥。森林质量提质增效已成为当前林业发展之要。
林业产业转型升级缓慢 林业产业虽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由于集约化经营程度不高,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较低,林地产出率和经济效益不高。林业产业“大资源、小产业、低效益”的状况未改变,以樱桃、蜜柚、血橙、茶叶、花椒为主的经济林和苗木花卉等重点产业发展水平较低,抗风险能力较弱。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数量少、规模小。林业产品品牌效应尚未形成,一、二、三产融合不够,产业链不长,附加值不高,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
“两山”发展路径有待拓宽 以缙云山、云雾山构成的生态连绵空间,占国土面积22%,林地面积51.5%,森林资源、生物多样性丰富,全区自然保护地均处“两山”,生态区位重要,是我区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重庆山清水秀生态空间重要组成,发挥生态廊道作用。“两山”优良的生态优势尚未完全转化为发展优势,森林景观利用不够,生态惠民富民潜力挖掘不够,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利用不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未形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路径有待拓宽。
林政管理方式滞后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传统的林业资源保护管理方式已无法满足自然资源管理要求。机构改革后,防灭职能分离,行业监管任务日益繁重。森林资源管理、自然保护地管理、森林防火预警监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监管平台尚未互联互通,管理效率不高。部门监管手段少、科技含量低、时效性差,事前、事中、事后监管能力欠缺。“天空地”一体化监管应用滞后,新科技应用跟踪不足。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两山”理论,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以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全面落实林长制为抓手,以深化林业改革创新为动力,协调推进生态保护、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突出抓好生态保护、修复、发展、治理、保障建设,发展绿色经济,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为加快与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建设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打造高品质生活样板区做出林业贡献。
第二节 规划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立足自然保护和生态优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兼顾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推动林业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林农增收,服务乡村振兴。
坚持保护自然、保障民生 将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林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保障民生作为林业发展的重要任务,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林业问题,创造丰富的生态产品,实现生态惠民。
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 坚持科学保护,统筹安排、长远谋划,又立足当前、实事求是,全面摸清林业发展的现实情况与突出问题,主动衔接相关规划,突出重点,集中力量攻坚重点难点问题,全力推动我区林业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坚持科学治理、分区施策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遵循生态系统内在机理,立足不同区域的特点、优势和功能定位,分区施策,共建生态网络。
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发展 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林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巩固扩大改革成果,激发创新活力,推动改革在新发展阶段打开新局面。
第三节 主要目标
到2025年,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55%(含横向生态补偿购买森林覆盖率指标,下同),生态屏障更加牢固,绿色经济蓬勃发展,支撑保障能力显着提升,林业改革创新持续深化,生态文化产品更加丰富。
——生态屏障更加牢固。森林与林地、湿地、野生动植物等资源得到全面保护,生态系统更加稳定、结构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备。重点加强缙云山、云雾山等重要生态保护片区森林资源生态保护、建设、修复,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强化森林资源灾害防控。到 2025年,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55%以上,森林蓄积量达到44.7万立方米以上,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2‰以下,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1‰以下,自然保护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达到13%以上。
——绿色经济蓬勃发展。优化林业产业布局,发展壮大林业产业规模,培育林业新型产业发展。到 2025年,全区林业产业产值达到60亿元以上。
——支撑保障能力显着提升。巩固林业发展基础,加强林业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林业智治能力,林业种苗供给保障能力持续增强,造林良种使用率达到75%以上。
——林业改革创新持续深化。全面推行林长制,持续深化“放管服”,落实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实行重点生态区非国有林生态赎买。
——丰富森林生态文化。积极参与成渝地区森林城市群建设,构建高质量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生态共享理念深入人心,生态文化知识广泛传播。到2025年,建成森林人家10个,市级绿色示范村5个,市级森林康养基地2个,创建璧山国家森林城市。
璧bet·365_黑帮365天第3季是真实的吗_365信誉线上林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目标一览表
序号 | 指 标 | 2020年现状值 | 2025年目标值 | 属性 |
1 | 森林覆盖率(%) | 47.2% | ≥55% | 约束性 |
2 | 森林蓄积量(万立方米) | 35.1 | ≥44.7 | 约束性 |
3 | 自然保护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 | 10.98 | ≥13 | 预期性 |
4 | 森林火灾受害率(‰) | 0.1 | ≤0.1 | 预期性 |
5 | 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 | 2 | ≤2 | 预期性 |
6 |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 1 | 预期性 | |
7 | 林业产业产值(亿元) | 50 | ≥60 | 预期性 |
注:“2025年目标值”森林覆盖率差额部分通过购买森林面积指标实现。 |
第四节 空间布局
基于全域自然资源本底,结合我区“两山一槽”地理空间格局,以“两山三河”(缙云山、云雾山和璧南河、璧北河、梅江河)为主体,以主要支流、交通廊道为补充,构建“一区两屏多廊多点”的复合型、立体化、网络化林业生态空间格局。
“ 一区”指绿色城乡生态发展区。为我区境内璧北河、璧南河、梅江河流经的广大丘陵地区,池塘、水库广泛分布,林业产业基础较好。重点发展经济林产业、苗木花卉产业,拓展乡村旅游产业。
“两屏”指缙云山生态屏障、云雾山生态屏障。以缙云山、云雾山为主的生态连绵空间,森林资源、生物多样性丰富,全区自然保护地分布其中,生态区位重要。重点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培育,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推进自然保护地建设,拓展森林景观利用,维护生态安全。
“多廊”指我区境内的重要河流(璧南河、璧北河、梅江河)与铁路、高速、国省干道、重要县乡道路两侧绿色廊道,发挥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通过全面清零修复受损的路网林带,巩固现有绿化成果。重点推进新建铁路、公路绿化美化建设,稳步开展重要河流生态修复提升。
“多点”指全区优质的可利用森林景观资源,丰富的果园、茶园和花卉苗木基地。重点发展森林景观利用,建设森林康养基地、森林人家;结合产业发展,建设森林乡村、绿色示范村、休闲采摘体验园等,拓展乡村旅游。
第三章 生态保护
严格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全面加强森林、湿地、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维护生物多样性,加强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提升森林防灭火能力。
第一节 严格森林资源保护管理
严格林地管理 组织编制并严格执行新一轮林地保护利用规划,落实林地分级管控要求,严格林地使用审核审批管理,按照全市林地定额5年总额控制机制,严格林地用途管制,引导建设项目节约集约使用林地,合理争取使用林地指标。加大公益林管理力度,全面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落实管护责任制,健全管护、监管责任机制,严格保护公益林地、天然林地,严格管理临时占用林地,遏制林地退化,加大对临时占用和灾毁林地修复力度。
严格林木采伐 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制度和凭证采伐管理制度,建立公正透明的采伐指标分配体系和规范便民的采伐审批体系,进一步推行落实林木采伐“放管服”改革工作,创新森林采伐管理机制,提升便民服务水平。差别化管理商品林和公益林、人工林和天然林林木采伐,严管公益林、天然林林木采伐。依法打击非法采伐,确保“十四五”期间依法将年森林采伐蓄积控制在定额指标内。
严格森林资源“一张图”管理 以全区国土“三调”成果为基础,组织开展全区森林资源专项调查,不断完善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数据库、公益林数据库、天然林数据库。
严格森林资源监管 持续开展森林督查。结合卫星遥感影像、无人机技术等现代技术,构建“天上看、地上巡、图上比”的森林资源监督管理、案件发现和执法查处机制。加强缙云山、云雾山等重点区域资源监管,开展打击涉林违法行动。坚决查处非法占用林地、湿地、自然保护地及毁林开垦等案件。
第二节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开展野生动植物资源本底调查,对全区分布的野生植物资源、陆生野生动物资源、水生生物资源、微生物资源(主要是大型真菌)等进行普查,摸清全区野生动植物种类、空间分布及种群数量变化,调查迁徙类野生动物活动范围和规律,建立动植物种群、数量、分布及其生境的资源档案,编制我区野生动植物名录、数据库,科学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方案。全面加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建设珍稀濒危野生植物扩繁基地及野生动物救护站。严格外来物种管控。加强生物多样性宣传教育,提高公众保护与参与意识。
专栏1 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 | |
1 | 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项目 组织开展野生动植物资源常规调查,以及珍稀野生动植物专项调查,形成野生动植物资源常规调查报告。 |
2 | 珍稀濒危野生植物扩繁基地 加强国家级保护植物(南方红豆杉、桫椤、黑桫椤、金毛狗、润楠、喜树等)生境保护,建设缙云黄芩珍稀濒危野生植物扩繁基地1处。 |
3 | 野生动物救护站建设项目 加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黑冠鹃隼、普通鵟、游隼、画眉等)生境保护,建设野生动物救护站1处。 |
第三节 加强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
按照全市统一部署,持续推进全区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与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保护红线紧密衔接,对整合优化后的自然保护地编制(或修订)总体规划,在严格保护生态的同时,充分考虑原住居民需求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依法解决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等历史遗留问题。开展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工作,开展自然保护地自然资源调查,建设三维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推进各类各级自然保护地“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建设,构建“平台发现—现场核查—监督执法”的主动发现监管体系,系统提升自然保护地治理能力,科学建立自然保护地体系。落实《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督工作暂行办法》和重庆市自然保护地监督管理相关制度,制定我区自然保护地监管制度,定期开展自然保护地大检查大整治、“绿盾”等专项行动,严肃查处涉及自然保护地的违法违规行为。加强自然保护地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提高自然保护地监管能力。探索实施自然保护地非国有林生态赎买和自然保护区原住居民生态搬迁。
第四节 加强湿地资源保护管理
贯彻落实湿地保护管理办法,完善湿地保护体系,会同有关部门开展湿地资源调查评估,建立动态湿地资源档案和名录,完善全区重要湿地资源数据库。大力推进璧南河、璧北河、梅江河干流及其支流护岸湿地的建设与恢复,全面保障境内“三河”重要生态涵养带。加强湿地监督管理,积极发挥重庆璧山秀湖国家级湿地公园的资源保护、科普宣教、休闲娱乐等生态和社会服务功能。加强湿地用途管制,确因工程建设等需要占用、征收湿地应开展对湿地生态系统影响评价。在“世界湿地日”“重庆市湿地保护宣传周”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营造全社会关注湿地、保护湿地的良好氛围。
专栏3 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 | |
1 | 重要河流水生态建设 对璧南河流经镇街(璧城、璧泉、青杠、来凤、河边、福禄、健龙等),璧北河流经镇街(大路、七塘、八塘等)实施生态水利工程,进行河湖湿地保护、水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对梅江河流经镇街(丁家街道、福禄镇、正兴镇、大兴镇、三合镇)实施河道水生态环境治理。 |
第五节 加强森林防灭火能力建设
完善森林火灾人防、技防、物防“三防”体系。加强国有林场、自然保护区等区域入口及醒目位置防火宣传碑牌设置,增强群众森林防火意识,营造全民防火的良好氛围。加强专业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和培训,提升防救力量和综合能力。加强全区防火物资储备,加快建设森林防火通道、生物防火阻隔带,加强林区消防水池建设,推进传统防火和科学防火相结合、风力灭火和以水灭火相结合、人力灭火和机械灭火相结合,确保森林火情早期处置有效。全面完成森林火灾风险普查,开展重点隐患调查,摸清森林火灾风险隐患底数,有序推动林火阻隔系统建设专项规划及实施,加强林下可燃物清理,降低发生森林火灾风险。大力提升森林防火信息化水平,加快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火情智能监测系统,推广无人机应用,提高了望监测的覆盖范围、监测精度及智能辅助。森林火灾受害率稳定控制在0.1‰以下。
专栏4 森林防火能力与水平提升工程 | |
1 | 林火阻隔系统建设 新建森林防火通道60公里、消防水池150 口、生物防火阻隔带350公里。 |
2 | 森林防火标准检查站建设 建设森林防火标准检查站 20个。 |
3 | 森林防火基础设施提升改造 结合四好农村路和山坪塘整治,硬化林区道路50公里,维修整治重要林区水源点20个。 |
4 | “天空地”一体化火情智能监测系统 通过市林业局统一组织方式,购买森林火情智能监控服务28套,林火探测器300套,林内主要路口安装监控摄像头200个,建设区级森林防火监测预警中心1个。 |
5 | 森林火灾隐患排查 结合森林抚育,开展林下可燃物清理,规划实施4万亩。 |
第六节 加强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全面加强林业有害生物治理,按照“突出重点,分类施策”的原则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开展松材线虫病、毛虫、竹蝗、松墨天牛等有害生物综合防治,重点实施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坚行动。开展区(县)际、镇街间联防联治,强化检疫执法,严控疫木源头,按照治理目标,分类施策,坚决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实现松材线虫病发生疫点、面积和病(枯)死树三下降。依托重点工程建设,完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御灾和防治减灾、服务保障体系。重点提升缙云山、云雾山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和防治水平。加强检疫执法队伍建设和专业技术人员培养,防范外来林业有害生物侵入。到2025年,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2‰以下,无公害防治率达到85%以上,测报准确率达到 90%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 100%,力争实现疫区拔除目标。
专栏5 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程 | |
1 | 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 科学制定攻坚任务,全力推进松材线虫病疫情5年攻坚行动。2021年实现璧泉、来凤街道无疫情,减少松材线虫病疫情面0.0015万亩,病死松树下降10%;2022年拔除璧泉、来凤街道疫点,实现大路街道无疫情,减少松材线虫病疫情面积0.068万亩,病死松树下降4%;2023年拔除大路街道疫点,实现青杠街道无疫情,减少松材线虫病发生面积0.1015万亩,病死松树下降18%;2024年拔除青杠街道疫点,实现璧城街道、区东风林场无疫情,减少松材线虫病发生面积0.0417万亩,病死松树下降68%;2025年拔除璧城街道、区东风林场疫点,减少松材线虫病发生面积0.2091万亩。实现疫区拔除目标。 |
2 | 成渝经济圈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综合治理项目 着力解决全区森防基础设施落后,防治设备简陋,信息化、机械化程度低,应急防治设施建设和物资储备基本薄弱等环节;建立和完善以松材线虫病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为核心的防治减灾体系。 |
3 | 林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根据全区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及分布,在松材线虫病疫情镇街、东风林场,加强常发性病虫害(松毛虫、黄脊竹蝗、松赤枯病、鼠兔害和有害植物等)防控。强化镇街主体责任,开展区(县)际、镇街间联防联治,加强检疫执法,严控疫木源头,确保全区森林资源安全。 |
第四章 生态修复
精准落实绿化空间,严禁违规占用耕地绿化造林,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治“非粮化”。坚决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要求,科学开展植树造林、森林保护与经营,提高和巩固森林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加大生态廊道和绿色生态屏障建设,持续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第一节 生态廊道修复
积极推进铁路绿化 在符合铁路安全管理规定的前提下,强化绿化补植及管护工作,巩固好已建成通车铁路路段的绿化成果。将新建铁路绿化纳入工程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重点加强我区境内高铁线路绿化建设,积极打造生态铁路、绿色长廊。
持续推进公路绿化 着力提升公路沿线绿化水平,持续推进宜绿化路段绿化,改造受损、“断带”路段。对现有高速公路、国省干道、县乡道路及农村公路全面清零修复受损的路网林带,巩固现有道路绿化成果。公路新建、改建、扩建时统一将绿化纳入工程规划。以新建高速公路为重点,加大乡土珍贵树种应用比重,对进出我区的公路通道、互通立交等重要区域进行高质量、高品位景观建设,形成防护功能完备、景观层次丰富、色彩搭配和谐的森林景观长廊。
稳步开展河渠湖库绿化 积极开展河渠两侧、湖库周边绿化建设,持续改善河渠湖库岸线生态面貌。在靠近城镇、村庄、园区的河流岸线,构建以乔、灌、花、草为主的滨水休闲景观林带,在库、塘、河岸营造防护林,降低岸坡水土流失风险。重点推进“三河”生态廊道建设,在璧南河、璧北河、梅江河两岸第一层山脊线或平缓地带1公里可视范围内的可建区域,开展生态修复提升,调整树种结构,增加彩色树种比例,增加岸线植被覆盖,增强生态防护功能,丰富两岸生态景观,提高生态景观品位。
第二节 绿色生态屏障建设
强化天然林保护与修复 严格执行天然林保护政策,严格限制天然林采伐,严格控制天然林地转为其他用途。按照《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方案》要求,建立全面保护、系统恢复、用途管控、权责明确的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体系。根据生态保护红线以及生态区位重要性、自然恢复能力、生态脆弱性、物种珍稀性等多种要素,确定天然林保护重点区域。编制天然林保护修复实施方案,科学指导天然林保护修复工作,加快构建以天然林为主体的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通过实施封禁保护,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促进为辅,提高森林质量,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
精准提升森林质量 通过森林抚育、林相改造、退化林修复等措施,结合不同立地条件,增植、补植有较高季相变化树种,丰富森林层次结构,凸显四季自然变化,积极培育复层异龄混交林,构建健康稳定、优质高效、季相丰富的森林生态系统。低效林改造。对林分结构和稳定性失调,林木生长发育迟滞,系统功能退化或丧失,导致森林生态功能显着低下的低产林分进行改造,采取改变林分结构、调整或更替树种等营林措施,形成多树种、多层次、多功能的混交复层林,促进生物多样性,改善树种结构和景观效果,提高森林的综合生态效益。重点加大对桉树、马尾松等纯林改造力度。规划实施低效林改造5万亩。森林抚育。全面加强中幼林森林抚育,调整森林结构,提高林木生长量,培育优质高产大径级林和复层异龄混交林。对密度过大、林木竞争激烈的林分,采取抚育间伐等措施,调整林分密度,优化林分结构,促进林木生长;对密度过疏、目的树种缺乏、天然更新不良的林分,通过补植补造、促进天然更新等抚育措施,调整树种组成,增加乡土树种比例,培育混交林;对遭受有害生物侵害等受损林分,采取卫生伐、补植补造等综合抚育措施,改善林分健康状况,增强林分活力;对新造幼林,加大割灌除草等抚育措施,增强幼树竞争能力,促进林木生长,加快幼林郁闭成林。规划实施森林抚育12万亩。石漠化综合治理。开展新一轮石漠化监测,根据全区石漠化区域实际情况,探索不同区域的治理技术方法和治理措施。通过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相结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因地制宜采用人工造林、封山育林、森林抚育等多种方式,恢复石漠化地区生物多样性,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规划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0.2万亩。
国家储备林建设 立足国家木材安全战略需求,以精准提高森林质量、优化改善林分结构为基础,以增加林木资源储备和优质木材产量为核心,以培育储备乡土珍贵树种和优质大径材为重点,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地建设结构优化、优质高效、功能多样的国家储备林。规划建设国家储备林0.45万亩。
全域挖潜增绿 紧密结合国土三调成果和国土空间规划,综合考虑土地利用结构、土地适宜性等因素,科学划定绿化用地。充分挖掘绿化潜力,实施规划建绿、留白增绿、修复还绿,对全区裸露地,包括无立木林地、交通沿线、水体沿岸、庭院和村镇周围等无植被或植被碎化严重的地块,营造乔木林、经果林,做到应绿尽绿,减少水土流失,加强水源涵养,扩大生态容量。对高陡边坡、退出或废弃采石场、取土场、堆积地等受损弃置地,采取工程、生物等多种治理措施,科学实施生态修复,着力恢复生态环境。对建设项目临时使用林地,在项目结束后种植适生树种进行复绿。对区域内河流、水库、坑塘、人工湿地等开展湿地生态修复,构建功能稳定、景观多样的湿地生态系统。结合乡村资源特色,建设绿色斑块,推进村庄环境、景观、产业和内涵提升。
城区绿化 充分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衔接,划定城市绿线,高标准实施城区新建道路绿化,强化道路绿廊、水系绿廊等生态绿廊建设,对城中重要山脊线上已有建筑、城市坡地、堡坎、挡墙、高切坡和自然山体崖壁等“秃斑”进行景观绿化治理,新建百草园、茅莱山、玉泉湖等 7 个综合公园,优化城市绿化空间,提升建成区绿地总量。
专栏7 缙云山、茅莱山、云雾山生态屏障建设工程 | |
1 | 天然林保护与修复 持续对全区天然林进行管护。 |
2 | 精准提升森林质量 实施森林经营面积17.2万亩,其中:低效林改造5万亩,森林抚育12万亩,石漠化综合治理0.2万亩。 |
3 | 国家储备林建设 选择立地条件较好、生产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结构简单且生长已呈现下降的林分,采取现有林改培措施,在东风林场建设国家储备林0.45万亩。 |
4 | 受损弃置地生态恢复 对高陡边坡、退出或废弃采石场、取土场、堆积地等受损弃置地,采取工程、生物等多种治理措施,科学实施生态修复,着力恢复生态环境。 |
5 | 临时占地复绿 对建设项目临时使用林地,在项目结束后种植适生树种。规划复绿0.1万亩。 |
第五章 生态惠民
大力发展林果型特色产业,推动壮大花卉苗木龙头产业,创新发展林菌新型产业,积极拓展森林景观利用,充分挖掘林业的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拓宽林农增收渠道,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力助推乡村振兴。
第一节 发展生态惠民产业
特色经济林提质增效 紧密结合市场需求,以基地建设为载体,围绕“调结构、降成本、提质量、拓市场”,科学规划特色经济产业布局,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产量、质量稳步提升。加强水果、茶叶、花椒等标准化技术推广,推进适度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经营,提升品牌影响力。发展山地特色水果产业,培育樱桃、蜜柚、血橙、茶叶、花椒等特色经济林产业,重点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打造“一镇一品”,形成以八塘樱桃、福禄大兴沃柑、正兴蜜柚、七塘血橙、三合茶叶花椒为主的发展格局,带动农民持续增收。
推动花卉苗木产业转型升级 充分发挥我区花卉苗木资源优势,坚持创新驱动和产业融合发展,加大品种创新力度和公共服务引导,巩固和强化花卉苗木产业优势地位,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花卉苗木产业高地。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注入,推动种植结构调整,加快花卉苗木产业档次提升和转型升级,推动传统花卉苗木产业与服务业、旅游业融合发展。加强基地培育、市场建设,建成以园林苗木交易、花卉园艺交易、进出口电商物流、花卉产业研发及科普和花卉艺术创意为主的西部(重庆)花卉苗木产业园,打造集花卉苗木展示展览、产品销售、商品物流、科普教育、信息平台为一体的一站式交易产业平台,形成花卉苗木一二三产业联动集群发展格局。
发展林下中药材产业 在保障森林生态系统质量和功能的前提下,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发展林下中药材,开展中药材生态种植试点建设,积极推广生态培育技术,大力推进林下中药材产业绿色发展。按照我区大健康产业发展布局,结合重庆中医药学院建设需求,培育种植集约化、设施现代化、生产标准化的中药材种植基地,探索建立林下中药材标准化生产体系。
拓展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产业 充分发挥我区在重庆主城都市区的空间优势,依托缙云山、云雾山生态资源本底,立足康养需求,开展保健养生、康复疗养、健康养老、休闲游憩等森林康养服务,建设差异化发展、优势互补的森林康养产业,形成多层次、多元化、多类型的森林康养产业格局。建设一批环境优良、服务优质、管理完善、特色鲜明、效益明显的森林康养基地,积极创建市级森林康养基地、森林康养人家。推进三担湖康养小镇提质,策划打造“云雾山岭医疗康养”和“千秋水韵文化康养”片区,吸引各类健康、养老、中医药等产业进入森林康养产业。围绕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充分发挥全区广泛分布的果园、茶园和花卉苗木基地,积极融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大局。开展“绿色示范村”建设,通过实施生态建设工程,以绿色产业带动,打造集观光、休闲、旅游一体的美丽乡村,推动全域生态旅游快速发展。
专栏8 生态惠民产业发展工程 | |
1 | 山地特色水果产业建设 依托水果现代产业园区,推进山地特色水果产业建设,全面实施特色经济林产业提质增效,形成“一镇一品”,提升品牌影响力。 |
2 | 中药材生态种植基地建设 引进大型中药材种植企业,在缙云山西麓、云雾山东坡国有林区内培育以茯苓、石斛、黄精等为主的GAP林下中药材生产基地。规划期内建设2个林下中药材试点示范基地。 |
3 | 西部(重庆)花卉苗木产业园建设 围绕花卉苗木产业特色,结合“乡村振兴”,借助区位交通优势,加速建设西部(重庆)花卉苗木产业园,出台花卉苗木产业扶持政策和基地改造提升标准,升级改造花木基地,建设花木大道17.6公里,建成花卉苗木交易市场。 |
4 | 森林康养基地建设 |
5 | 森林人家培育 规划期内建成森林人家10个。 |
6 | 绿色示范村建设 规划期内建成市级绿色示范村5个。 |
7 | 璧bet·365_黑帮365天第3季是真实的吗_365信誉线上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建设 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休闲采摘体验园、精品观光点,建设观光采摘彩色便道、美化绿化花化景区,挖掘文化底蕴,加大宣传力度,打造璧南、璧北、璧西3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
8 | 金剑山景观通道建设 规划建设金剑山水天池至白云湖段山脊和山麓2条景观通廊(长15公里),兼顾森林防火、健身休闲功能。 |
第二节 弘扬生态文化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国家森林城市是我国目前对于一个城市在生态环境、生态建设、环保绿化等各方面的最高评价,也是最能反映城市生态建设的整体水平的最高荣誉。为深入推进“建设高质量发展样板区、打造高品质生活示范区”,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融入成渝地区森林城市群建设,以国家森林城市五大体系三十六项指标为基础,查漏补缺,充分发挥我区山、水、林、田、城等自然生态景观特色,全力推进城市森林建设,力争在2025年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加大森林文化宣传力度 丰富森林文化宣传方式,结合植树节、湿地日、爱鸟周等重要纪念节日,广泛开展以生态保护为主要内容的公益活动。加快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森林文化传播方式,注重新媒体、新技术、新手段在文化传播中的推广运用,扩大传播覆盖面和影响力,树立林业先进,讲好林业故事,传播林业声音,引导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林业建设。结合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通过自主培育、采购等方式,在“3月12日全国义务植树日”、“世界森林日”等节日开展送苗木下乡活动。
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 广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完善全民义务植树机制,积极倡导义务植树进校园、进单位、进企业,营造全社会植绿爱绿护绿兴绿的良好氛围,提升义务植树的全民知晓率和尽责率。不断丰富义务植树尽职形式,创新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加强义务植树与互联网结合,探索绿色公益数字化。规划期内义务植树600万株。
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力度 加强古树名木及具有保护价值乡土树种的全面保护、依法管理、科学养护,有针对性的采取保护、复壮和生境修复。完善古树名木监测体系,定期维护更新古树名木管理信息数据,提高古树名木规范化、动态化管理水平。积极开展古树名木保护宣传教育活动,倡导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古树名木。
第六章 保障能力
持续加强林业基础能力建设,夯实林业发展基础,全面提升支撑保障能力,为林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整合智慧林场、缙云山森林火灾综合治理、天保巡护平台、无人机系统等资源,增加林区监控设备,完善信息采集平台。推进开发“智慧林长”App,为各级林长搭建“智慧林长”系统操作运用平台。依托全市“感知一张网”建设,推进我区“空-地-人”立体化建设,努力实现数据获取的实时性、准确性和高效性。以无人机低空巡航监控为主的空网建设,实现对林地局部状况适时监控,并及时、准确地传输数据。以视频监控系统和地面物联网感知设备为主的地网建设,探索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系统在森林防灭火监控、野生动植物保护、林业资源监管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上的作用。通过配备移动终端设备,形成以护林员巡山护林为主的人网建设,可实时提供第一手数据资源。
依托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加大林木良种推广力度。加强林木种苗市场与种苗质量监管,积极开展打击制售假劣林木种苗行动,开展全区林木种苗质量检查,探索建立林木种苗质量追溯体系,保障造林种苗品种和质量,确保种苗市场稳定,生产经营有序。加强种苗质量检验人员检测能力培训,初步建成一支监督有效、权责明确、管理规范、保障有力的林木种苗质量监管队伍。根据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成果,全面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加强保障性苗圃建设,引导种苗有序生产,建立林木良种壮苗供需保障机制,提升林业工程建设苗木保障能力水平,提高良种壮苗使用率。至2025年,进一步完善林木种苗生产供应、推广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建设璧bet·365_黑帮365天第3季是真实的吗_365信誉线上特色林业试验基地(市级保障性苗圃),主要造林树种良种使用率达到75%以上。
巩固扩大国有林场改革成果。加大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开展森林防火应急道路、消防水池建设,推进管护站、点提升改造,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持续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开展森林资源监测,及时掌握国有森林资源总量、分布变化和保护利用情况。全面建成“智慧林场”,积极融入“智慧林长”。充分发挥国有林场优势,在森林经营、石漠化治理、乡土珍贵树种培育、森林景观利用、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等方面发挥示范作用,探索林下经济发展新模式、森林景观利用新方式。开展西南米槠母树筛选、抚育、采种、建档、管理等工作,探索建立西南米槠良种基地。探索在生态重要区域赎买林地,增加国有林比重。
专栏9 国有林场发展 | |
1 | 国有林场管护站点改造建设项目 实施璧城、大兴、七塘、青龙湖、来凤管护站、点更新改造,建设三江消防训练基地。 |
2 | 智慧林场巩固提升项目 完善智慧林场云服务平台功能,对现有功能模块进行整合与升级;对接“智慧林长”,实现共享共通;加强“智能化”应用,探索实现森林病虫害的全同期监测与预警、林区安全的监测与预警。全面融入“智慧林长”。 |
3 | 乡土珍贵树种培育基地 培育桢楠、红豆杉等乡土珍贵树种0.5万亩。 |
4 | 青钱柳种植基地建设 逐步扩大青钱柳种植面积到0.2万亩。 |
5 | 国有林场林下中药材种植项目 依托国药集团等大型企业,推进林下中草药种植基地建设;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1万亩。 |
6 | 森林景观利用 依托青龙湖、燃灯山、金剑山等优质森林资源,逐步完善森林康养基础设施。 |
压实林业安全生产责任,深入开展林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建立健全林业安全生产工作机制,建立林业安全生产事故有奖举报制度,加强激励约束。广泛开展林业安全生产宣传,加强新闻宣传报道,开展警示教育,增强安全意识。通过努力,全区林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更加严密、安全监管体系更加完善,林业安全意识显着提高,不发生重特大林业安全生产事故,初步实现林业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五节 林业执法能力
全面加强林业执法,按照新修订森林法有关林业行政执法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林业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组织林业执法人员积极参加林业法律知识等业务培训,及时更新业务知识,按标准做好执法装备配备,加强执法保障,增强执法能力,促进林业执法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广大职工和群众的法律意识,建立内外结合、上下联动的林业普法体系,增强打击查处能力,提高全民生态保护意识,全面推进依法治林。建立协同机制,实现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与周边区县建立联防制度和外部联动机制,建设信息和资源共享平台。根据林业行政执法职责事项清单,推行“三项制度”建设,增强质量监督能力。健全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和案件终身负责制度,实现执法过程透明化。
第七章 改革创新
深化林业改革,完善林业人才、科技建设,增强林业发展动力。
第一节 林业改革
全面推行林长制 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健全完善林长制体系,进一步完善镇、村级林长设置,完善林长制“树状责任图”和基础台账,建立健全林长制工作各项制度,在全区15个镇街全面推行林长制。整合智慧林场、缙云山森林火灾综合治理、天保巡护平台、无人机系统等资源,完善信息采集平台,推进开发应用系统或购买服务,建设“智慧林长”,为全面推行林长制提供高效保障。
持续推进“放管服” 按照“最多跑一次”的要求,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高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的岗位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实行岗位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公开承诺制、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度,授权审批科全权负责各类审批服务,办件流程、结果及时推送,推动行政审批服务事项“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改革,进一步缩短办理时限、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提高行政管理效能,实现政务服务事项“一窗通办”、中心以外无审批,努力营造快捷、高效、公平、开放的林业营商环境。
落实横向生态补偿机制 按照《重庆市实施横向生态补偿提高森林覆盖率工作方案(试行)》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向森林覆盖率高出目标值的区县购买森林面积指标,计入本区森林覆盖率,切实履行提高森林覆盖率职责,推动落实横向生态补偿机制。
探索实行重点生态区非国有林生态赎买 根据《重庆市林业局关于在重点生态区位开展非国有林赎买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要求,结合我区实际,试点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搬迁区域未补偿林地的生态赎买工作。按照程序,统一开展生态赎买林地(林权)不动产变更登记手续。
积极推进林业碳汇工作 坚决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重大部署,把森林质量提升作为林业碳汇工作的重要内容,提高和巩固森林生态系统碳汇能力,降低因资源破坏、森林灾害造成的碳排放。加强林业碳汇宣传,普及林业碳汇知识。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林业碳汇建设。
第二节 科技创新
科技支撑建设 围绕全区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需求,创新发展林业科技,全面提高技术水平、综合生产力和竞争力。加强对自然生态修复,松材线虫病防治,大数据、物联网、无人机等林业技术推广应用。大力推广关键实用技术,提升林业机械化和智能化水平,广泛开展科技培训。重点围绕西部(重庆)花卉苗木产业园建设,林下经济、森林康养等产业发展,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合作,推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示范和推广应用。
人才队伍建设 依托重庆市林业规划设计院、重庆市林业科学研究院,搭建森林资源培育、生态修复、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领域人才团队,不定期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前来授课、交流,将其作为我区林业人才提升、成长的重要平台。强化科技创新人才和管理型人才招录、培养,将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才选拔到合适岗位。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森林城市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及林业重点项目、森林康养产业等领域,实施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将年轻有为的干部派到生产实践第一线锻炼成长,在干部选用、职称评聘上给予倾斜。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训交流,制定青年科技人才培训计划。鼓励中青年人才在职学历教育,支持林业科技人员开展科技服务。加强护林员技能培训,实施生态护林员全员培训行动,促进林业实用技术在林区推广应用。
第八章 投资估算
第一节 估算依据
1、国家林业局颁布的有关规程、规定中确定的技术经济指标
2、《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建设投资估算指南(试行)》
3、《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
4、《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5—2013)
5、《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放开建设项目专业服务价格的通知》(发改价格〔2015〕299号)
6、重庆市地方标准《造林工程计价定额》(DB50/T 707-2017)
7、《关于提高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市级补助标准的建议》(重庆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205号建议)
8、规划中各项专项工程部分采用原有专业规划中的有关经济技术指标
第二节 投资估算
经测算,“十四五”期间全区林业规划总投入215766万元,其中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350万元,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工程53090万元,森林防火能力与水平提升工程18396万元,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程6500万元,缙云山、茅莱山、云雾山生态屏障建设工程30875万元,生态惠民产业发展工程59060万元,国有林场发展6670万元,林业基础保障建设工程29460万元,创建国家森林城市11365万元(见附表)。
第九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组织保障
林业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技术要求高、工程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以实际情况和林业特点出发,遵循客观规律,有重点、按步骤、分阶段地向前推进。因此,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管理机构,强化责任分工与协作是林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实施的关键。深刻认识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林业发展重要意义,科学适应新常态、抓住新机遇、创造新优势、实现新发展,把“十四五”期间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做出具体的年度实施方案,建立规划实施情况评估考核机制,适时开展中期评估和终期考核,确保规划内容有序推进、有效实施。
第二节 资金保障
加强财政预算与规划实施的衔接协调,在明晰政府支出责任的基础上,强化各级财政对林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实施的保障作用。建立健全财政支持林业发展的投入机制,将林业建设资金纳入政府公共财政预算体系,积极争取国家和市级资金扶持,加强对林业生态建设、主导产业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等资金投入力度,逐步推行工程化管理。林业建设项目安排尽可能与国家和重庆市重点建设工程项目相结合,多部门、多途径争取国家、重庆市重点建设工程资金支持,加快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稳定的资金投入主渠道。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导非公有制涉林企业强强联合,吸引社会民间资金参与林业建设,形成资金投入合力。
第三节 宣传保障
加强林业发展“十四五”建设的宣传力度,充分运用电视、广播、网络、报刊等各类新闻媒体,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主题,以植树节、湿地日、生态日、爱鸟周等文化活动为重点,广泛宣传林业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和生态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重视林业、支持林业和发展林业的良好氛围,不断扩大林业建设的影响力和示范效应。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鼓励企业、单位或个人参与绿地认养和古树名木保护活动,动员全社会参与林业保护与建设。